释鑫数字化心理设备服务平台欢迎您!商务合作请添加微信号:china1688b
释鑫数字化心理设备-智能AI心理测评、智能AI心理疏导、智能AI心理干预、智能AI心理调试、学校心理咨询室设备、中老年心理康养设备、心理咨询室设备
7*24小时服务热线:
186 0064 2210
设备技术应用news
智能技术研究

数字化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普通人群焦虑抑郁情绪

抑郁焦虑问题近年来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给社会带来巨大负担。然而,中国精神卫生服务覆盖率仍不够,许多有心理困扰的人无法及时获得帮助,尤其农村地区缺乏专业人员和服务资源。因此,急需制定易于推广且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以解决专业人员短缺和服务覆盖率低的问题。而数字化的心理干预措施依靠其便捷性的特点,能够面向大人群广泛普及,将精神卫生服务的范围扩大到最大程度。(Fu, Burger, Arjadi & Bockting, 2020)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助理教授陈润森团队与合作者在Digital Health上发表了题为“Process Model of Emotion Regulation-Based Digital Intervention for Emotional Problems”的研究成果,探究了使用数字化心理干预改善普通人群抑郁焦虑情绪并提升心理健康的有效性。文章第一作者为助理研究员屈笛扬博士,本项研究基于清华大学数字心理健康联合实验室团队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心理干预训练营“紫荆心晴”。开发团队囊括了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与科学应用研究所,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本研究就数字化心理健康干预作为改善精神卫生服务供需发展不平衡的解决方案做出本土化探索与有效性验证

研究方法

研究显示,个体的抑郁或焦虑症状与习惯性使用不良情绪调节技巧显著相关。因此,基于Gross的情绪调节过程模型,团队开发了一自我引导式的数字化情绪问题干预项目-TEA(Training for emotional adaption)。围绕情绪调节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分别从识别,策略选择及具体行动实施三个阶段,增强用户自我情绪调节的动机与能力。基于此理论框架,本团队联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谭佳佳教授团队)和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张小芊教授团队)所创立的数字心理健康实验室共同开发数字化情绪训练营,并通过专家可行性研究与单臂研究验证了数字化情绪训练营对具有情绪问题人群的干预效果。


基于Gross Process Model(Gross&Thompson, 2007)为理论框架设计干预方案

研究发现

在可行性验证阶段,团队邀请了11名不同职龄(平均职龄12.55年)的心理/精神卫生专业人员,通过专家反馈量表从可行性、可接受性、潜在危害(反向)以及潜在的有效性对“数字化情绪训练营”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从业者认为TEA具有较高的专业性(8.91/10),适合干预情绪症状(8.09/10)。根据反馈内容,对干预内容进行调整。

单臂研究阶段,选取的参与者为18-39周岁目前存在轻度或以上的抑郁与焦虑症状(PHQ-9抑郁症状量表或GAD-7焦虑症状量表得分大于5)并能熟练使用电子设备的被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入组了32名参与者,在14天内完成共7节的干预内容。研究结果评估包括四个时间点,分别为:干预前、干预后以及14天和30天。并在14天的的随访中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了用户对于该训练营的使用反馈。


实验设计包含专家反馈,单臂研究,训练阶段以及随访阶段


研究发现,数字化情绪训练营显著降低了参与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而干预的效果在干预后30天仍然存在。总体而言,数字化情绪训练营在缓解抑郁、失眠和焦虑情绪症状,提高认知及情绪调节方面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且定性访谈的结果发现用户普遍有着较为积极的使用体验,并且能够在真实生活中大量使用学习到的技巧。


情绪训练营对于抑郁、焦虑、失眠、认知重评以及情绪调节具有显著的缓解及提升

数字心理健康干预作为一种利用先进技术和网络平台实现的心理干预方式,具有突破时间和地域限制、提供个性化服务、降低心理干预门槛等显著优势。本项目为数字心理健康干预作为目前我国精神与心理健康服务供需发展不平衡的解决方案提供了证据与尝试,为促进数字心理健康干预作为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在精神与心理健康服务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要的实践。

0
0
付款方式
×